提升台灣中小企業財務競爭力財務知識庫
面對三大財會難題:產官學擬良策
若想提升台灣中小企業財務競爭力,目前將面對三大財會難題:1 .委外記帳衍生
稅務風險、2.兩套帳問題造成籌資困擾、3.缺乏專業財會人員提供完善財務資訊。
本次座談會便企圖從此三大財會問題導入,期能全面匡正中小企業財務觀念,重
塑中小企業與金融業者的互信關係。
楊鎰松(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副總經理):截至100年 9月底,中
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以下稱信保基金)累計已協助31萬餘家中小企業
取得融資,本年度保證融資金額,預計將超過1兆元。
當企業遭遇財務、稅務或法令問題,第一個尋求諮詢協助的對象,往往是他
們的會計師與記帳士,因此,政府的輔導工作,如果透過具備顧問資格的會計相
關團體來進行,應該會更加落實而有效。
建議由推動主力銀行的觀念,建立中小企業與銀行互信互利基礎,包括中小
企業慎選合適的銀行集中往來,創造往來實績;而在銀行方面,對於這種忠實的
客戶,總行應該給予更高的分行經理權限,而且允許更長的融資期限;事實上,
信保基金對於由主力銀行貸放的案件,也比較樂於提供更優惠的保證。
許美滿(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聯合會副召集人):一直以來「兩套帳」的問題
除了存在於節稅與融資的矛盾當中,也是因為長期以來台灣財稅制度未系統性統
一。幸而為與國際接軌,台灣在2015年將全面適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不過真
正對台灣中小企業更理想的應是中小企業國際會計準則(IFRS for SMEs),因此,
會計師公會針對 SMEs逐條討論與編修,希望建立一套符合台灣中小企業產業型
態的制度,並尋求學術資源協助,最快年底召開基礎培訓課程,包含運用網路線
上教學與規定訓練時數,讓中小企業主在更健全制度下運作。
實際上,中小企業缺乏具公信力的專業財會人員,也導致銀行融資的困難,
建議若建立強制性的「財務人員簽證」系統,對企業和銀行將是雙贏。
楊美娥(中華民國記帳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監事):一直以來,記帳士與會計師
都致力於輔導中小企業財會管理與真實財報揭露的艱鉅任務,因此應結合學術資
源,強化財務顧問師機制,協助企業撰寫營運企劃書或財務報表管理,都將使企
業與政府的資源有效運用。
有時,中小企業無法如實呈現財報,並非刻意隱瞞,而是政策制度面與企業
執行面有其落差。舉例來說,台灣中小企業會到全世界找原物料,但進口需求量
不一定是一整個貨櫃,而與其他企業併櫃的同時,該企業取得的進貨憑證,與國
稅局認定的憑證有差距,因此在財報上無法真實反應企業經營狀況。
林良楓(社團法人中華會計教育學會秘書長):在中小企業期盼與政府的作為
間,學術界可搭起雙方運作橋樑,中華會計教育學會多半由大學教授或會計師組
成,提供之專業知能可被視為解決問題的契機。
除了宣導與輔導,還可用「賞罰分明」讓企業主導正企業對於健全財務體質
的觀念,對於真實報帳的企業給予實質優惠,一旦做假帳被查獲,便加以重罰,
此舉可整肅委外記帳士品質與責任。
廖燦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總經理):因中小企業大多重業務而輕財務,且多
為家族式經營,重經營成果而輕財會制度,致使銀行融資遭遇困難。
實際上,銀行都有自己一套徵信系統,為了避免無意義的「假報表真分析」,
銀行多盼企業真實揭露財務狀況;因為有時企業經營成果不差,而因未執行內控、
財報揭露不完全,而導致銀行看不到真實的財報與營運績效。目前金管會請銀行
公會正在研議對中小企業適用之會計制度可能是解決中小企業會計制度與財務
報表真實性之良策。
為了建構財會輔導服務網,提供即時、便利的融資諮詢及財會輔導,中小企業處
設有「馬上解決問題中心」,並結合信保基金、財團法人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
基金會(以下稱聯輔中心)、縣市政府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地方民間團體等單位共
同輔導服務,期中小企業善用網絡資源,協助中小企業解決經營上財會融資等問
題。
古永嘉(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中小企業處、會計師、記帳士、銀行、
聯輔中心和信保基金等單位,都對台灣中小企業的穩定成長,扮演著相當重要的
角色。因此,應該給予財會輔導單位更多的資源和預算,訂定更大範圍的輔導目
標,才能嘉惠更多的中小企業。
其次,要健全財會制度,若能配合稅制調整,更能立竿見影。不能只有R & D
才能抵減稅額,財會制度電腦化、財會人員教育訓練等,或可考慮給予稅務或
其他相關的獎勵優惠。
再者,可利用中小企業互助合作體系、上中下游的產業供應鍊體系等,建立
可相容的電腦化財會系統,並與金融機構或財會輔導單位做適當聯結。金融機構
可更清楚的掌握產業發展及企業經營動態,降低授信風險。另一方面,中小企業
可透過產業供應鍊體系,使財會作業能更迅速準確的傳遞,並使財務資訊更為透
明且準確。
陳元保(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中小企業在穩定就業、降低失業率方面居功
厥偉。從創造就業這個角度切入,民眾與政府才能真正體認到中小企業的重要性
,並給予大力扶植。
目前中小企業處網站的資源相當豐富,但中小企業體質差異很大,不可能用
同一套標準去衡量所有企業的財務狀況。應建立不同規模和產業下財務比率標準
,方便企業主或財務人員進行線上匿名財務自我體檢,才能促使中小企業主動尋
求輔導體系的協助。
被銀行拒絕貸款的中小企業,代表它很想走進正常的金融體系,想從體質、
營運及財務上做根本的改變,應積極把它納入輔導體系,讓輔導體系擔任財務、
營運的教練。再者,稅政可和金融資源做結合─ ─只要企業正確報稅、財簽和稅
簽一致性很高,銀行可在貸款審核時予優厚,就可解決要少繳稅、又要多貸款的
衝突了。
楊益成(財團法人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總經理):若稱一般企業之生
產技術為硬實力,那麼財務會計則是軟實力;生產技術結合財務會計所發揮之競
爭力,將可產生1+1〉2的效果。當前中小企業陷入兩套帳的迷失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為了節稅或避稅;另一種是可能真的虧損,但為了避免查稅而採擴大書審
之同業標準稅率申報。
財會制度宜就企業不同規模而各得其所。舉例而言,中小企業小額簡便貸款,
只要簡易表格、財報、信保基金配合保證,便可申貸500 萬元以下的融資,手
續簡便,儘速撥款,其放款餘額很快便衝破千億,即使融資利率未特別優惠減碼,
中小企業申貸意願仍高。
另在教育訓練方面,目前對於經營者、財務主管及相關財會人員開辦財會相
關研習班外;另對銀行授信人員加強辦理訓練,瞭解中小企業融資的本質與特性,
如此供需平衡之核貸作業才容易找到交集。
林士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財務融通組組長):本處財務融通輔導期提升中小
企業財務管理能力,暢通中小企業融資管道,目前亮點業務推動情形:「創新型
中小企業財會資訊應用與輔導計畫」,提供「簡易資金管理工具」,俾利中小企業
運用資訊系統提升自主記帳能力,及長(短)期診斷輔導與長期財會輔導服務;另
「創新型中小企業財會資訊應用發展─人才培育產學合作計畫」結合大專校院合
作共同培育中小企業財務人才。
資料來源 2011/10/25 台灣-工商時報/A16版